目前分類:老子阿公講故事 (39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老子阿公邀請大家來做謙謙君子

京劇大師梅蘭芳,不僅在京劇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,而且還是丹青妙手。他拜名畫家齊白石為師,虛心求教,總是執弟子之禮,經常為白石老人磨墨鋪紙,全不因為自己是個名演員而自傲。

     有一次,齊白石和梅蘭芳同到一戶人家作客。白石老人先到,他布衣布鞋,其他賓朋都是社會 名流,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掛,齊白石顯得有些寒酸,不引人注意。

     不久,梅蘭芳到了,主人高興相迎,其餘賓客也都蜂擁而上,一一同他握手。梅蘭芳知道齊白石也來赴宴,便四下環顧,尋找老 師。然後,他看到了被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,他就讓開別人一隻隻伸過來的手,擠出人群向畫家 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「老師」,向他致意問安。

老子阿公邀請大家來做謙謙君子
     在座的人見狀很驚訝,齊白石深受感動。幾天後特向 梅蘭芳饋贈《雪中送炭圖》,並題詩道:

       (記得前朝享太平,布衣尊貴動公卿。如今淪落長安市,幸有梅郎識姓名)

梅蘭芳不僅尊重老藝術家,對一般人也一樣尊重,他有一次在演京劇<殺惜>時,在觀眾喝采叫好聲中,他聽見有一個年長的觀眾叫不好:

演出結束後,梅蘭芳來不及更衣,就派人把這位長者接到家中,他誠懇地對老人說: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,您說我不好必有高見,請不吝賜教,以便學生亡羊補牢!

老人也不客氣的說:閻惜姣上樓和下樓的台步,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,你為何八上八下?

梅蘭芳恍然大悟,連聲稱謝,以後這位老先生常被梅蘭芳請去看他演戲。

梅蘭芳與齊白石都是謙謙君子令人尊敬欽佩

《易經.謙卦.象曰》:「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」《鏡花緣》第八七回:「閨臣阿妹是謙謙君子,如此回覆,卻也省了許多脣舌。」

謙謙君子指謙虛有禮、嚴以律己的人。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明代時江蘇常州府無錫縣東門外有一戶人家,兄弟三人,老大呂玉,老二呂寶,老三呂珍。呂玉家的兒子叫喜兒,六歲那一年,喜兒跟鄰捨家孩子去看廟會,結果一去不回,呂玉與妻子王氏一連找了數日都不見蹤影。

呂玉心情非常鬱悶,告別了王氏,外出做生意,一邊四處打聽探訪喜兒下落。幾年後的一天,呂玉走到一個叫陳留的地方,在廁所里拾到一個青布搭包,打開看時,都是銀子,大約有二百兩左右。

呂玉想道:「失主找尋不到,一定非常著急,說不定家破人亡呢。古人見金不取,拾金不昧,美德可嘉。我得在此等人來找尋,將原物還他!」呂玉等了一天,不見人來,只好往前走,在宿州地方一家客店裡,和一個叫陳朝奉的人聊起生意。陳朝奉嘆息說自己在陳留境內丟了一個搭包,搭包里有二百兩銀子。

老子泡茶聊呂玉換金的故事

呂玉問起搭包的模樣,結果與他撿到的分毫不差。呂玉二話沒說,便把搭包以及銀子原物奉還給了陳朝奉。陳朝奉喜出望外,當下願與呂玉均分,呂玉堅辭不肯。陳朝奉感激不盡,請呂玉到自己家中做客,並說道他膝下有一女,想與呂玉結為兒女親家。呂玉便淚如雨下,把兒子走失的事,一五一十講了出來。

陳朝奉長嘆一聲,說,「我家裡有一個小男孩,是幾年前從別人那裡花三兩銀子買來的。如今已十三歲了,就送與恩兄服侍左右,也當我一點報答之意。」

陳朝奉叫出小男孩,呂玉發現這個孩子左邊眉角,有一個疤痕。呂玉心裡一驚,因為兒子四歲時,也曾經跌損左邊眉角,落下疤痕,於是問這孩子,「你原是哪裡人,誰賣你到這裡來?」  小孩道:「不是十分清楚,只記得爹叫呂大,還有兩個叔叔在家。小時被人騙出,賣在此間。」

呂玉聽罷,抱住小孩叫道:「我正是你的親爹,沒想到失散幾年,竟然在此相遇!」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|老子阿公講故事|

老子阿公揪咱逗陣來喝茶

|八風吹不動,一屁打過江|

當一個人的心性不會被七情六慾所影響,能見素抱樸自然容易達成『清靜』的境界。

但是以人生四戒-『酒色財氣』中還是以『氣』最為難修與難忍,因『自我心』存在,故能夠忍受別人言語或行為上之侮辱,或言語上之輕蔑及藐視,而能不受其影響而生氣或隨之起舞,說來容易但真正做到又有幾人。

【八風吹不動,一屁打過江】什麼!!!蘇東坡的詩竟被佛印禪師回

攝影師:Chinmay Singh,連結:Pexels

老子以『辱侮獲禪』與『戒氣清靜』明示我們

(如同蘇東坡修禪定日漸有了功夫,一次出定後,喜孜孜地寫了一首詩:「稽首天中天,毫光照大千,八風吹不動,端坐紫金蓮。」寫完後自己看了很滿意,就立刻差書童過江,送給佛印禪師,讓他評一評自己的禪定功夫如何? 佛印禪師看過後,莞然一笑,順手拈來一枝紅筆,即在蘇東坡的詩上寫了兩個斗大的字:「放屁」再交給書童帶回。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十二歲那一年,王陽明問曾經考上狀元的父親:「讀書有什麼用?」父親回答說:「讀書可以做大官,像我中狀元後做官,靠的就是讀書。」

王陽明又問:「父親中狀元,子孫世世代代還是狀元嗎?」

父親回答:「只有我這一世。你若想中狀元,還是要去勤讀書才成。」

王陽明笑著對父親說:「只有一代,這狀元沒什麼稀罕的。」

後來他向私塾的老師提出了一個很不尋常的問題:「什麼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事?」

老師說:「讀書考上科舉最重要。」

王陽明直言不諱地反駁老師:「讀書考上科舉恐怕還不是最重要的事,或許讀書學做聖賢才是。」

「人皆可以為堯舜」,「人要做第一等人,為第一等事。」

少年時期的王陽明就認為,學聖賢就是不以功名利祿為目的,而以成聖當偉人為目標。當然,那時的王陽明對「讀書做聖賢」還只是朦朧地嚮往,是他的良知的天然呈現,其後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將這個「我心」變成天下之公器。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裡,這杯水立即變色,不能喝了;

一滴墨汁融在大海裡,大海依然是蔚藍色的大海;

為什麼?因為兩者的肚量不一樣。

不熟的麥穗直刺刺地向上挺著,成熟的麥穗低垂著頭;

為什麼?因為兩者的份量不一樣。

老子阿公泡茶聊小故事的人生啟發

寬容別人,就是肚量;謙卑自己,就是份量;合起來,就是一個人的質量。

格局越大,越懂得寬容;情商越高,越懂得低頭。

願我們都能成為一個具有大格局的高情商之人。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位禪師見一蠍子掉到水裡,決心救它。

誰知一碰,蠍子蜇了他手指。禪師無懼,再次出手,豈知又被蠍子狠狠蜇了一次。

旁有一人說:它老蜇人,何必救它?

禪師答:蜇人是蠍子的天性,而善是我的天性,我豈能因為它的天性,而放棄了我的天性。

成長的這條路上,走著走著,我們都會不知不覺地變了,被環境改變,被別人改變......

其實,那些都沒那麼重要,只要活得問心無愧,你是什麼樣子都無所謂。

不要為了取悅誰,去磨平自己的稜角,也不要因為被誰傷害,而放棄自己的善良。

不忘初心,做最真實的自己,才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。

images - 2022-09-29T112449.074.jpg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生的終點和趣味,不是在山水踏盡時欣賞到的風景,而是在心靈放下包袱的那一刻,收穫到的大自在。

2039.jpg_wh300.jpg

老和尚帶著小和尚雲遊,走路的時候,不小心,把吃飯用的鉢盂打碎了。

小和尚傷心不已,沒想到老和尚連看都沒看一眼,只顧走自己的路。

小和尚不解地追上去問:「師傅,我們的鉢盂打碎了,為什麼你看都不看一眼啊?」

老和尚看著小和尚說:「因為我再怎麼回頭看,它都是碎的啊!

感悟:

失去的東西,就別再念念不忘了。很多時候,事情的結果並不會因為你的執念,而

有所改變。

人活著,總有很多事是無能為力的,既然已成定局,便無需再去糾結,活一天,就讓自己快樂一天。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《南華真經·外物》有一則寓言,講的是宋國國君元公與白龜的故事,最後還讓孔子上場做了個評論:
宋元君半夜夢到有人披頭散髮,在側門邊窺視,說:「我來自名為宰路的深淵,被清江之神派往河伯那裡去,但是漁夫余且捉住了我。」
元君醒來,叫人占卜此夢,卜者說:「這是神龜啊。」
元君說:「有叫余且的漁夫嗎?」左右的人說:「有。」元君說:「命令余且來朝見。」第二天,余且入朝。元君問:「你捕到了什麼?」余且說:「我網住了一隻白龜,直徑有五尺長。」元君說:「把你的龜獻上來。」
白龜獻上之後,元君又想殺它,又想養它,心中猶豫不決,叫人來占卜,卜者說:「殺龜用來占卜,吉利。」於是,元君命人挖去龜肉,用龜甲占卜,七十二次都沒有失誤。
孔子聽說了這件事,就說:「神龜能夠托夢給宋元君,卻不能避開余且的漁網。它的智巧能夠占卜七十二次沒有失誤,卻不能避開挖肉的禍患。這樣看來:智巧有窮盡之時,神妙有不及之處。即使有最高的智巧,也避不開萬人的謀害。」
孔子的評論中,讓人聞之心驚的是「雖有至知,萬人謀之」一語。武俠小說中,沒有人可以獨自對付武林同盟的人海戰術。不論你如何聰明,「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」,何況是萬人共同對付你?若想躲過這樣的災難,顯然需要大智巧。

batch____Fotolia_115697029.jpg

時常謙卑,不可傲視對人
所謂大智巧,至少要從提高自我修養著手。
《南華真經·徐無鬼》記載了一隻靈巧猴子的故事,可以作為借鑒:
吳王一行人渡過長江,登上一座猴山。群猴看見人來,都驚慌地跑開,逃到叢林中。這時,有一隻猴子,從容地攀著樹枝跳躍,在吳王面前賣弄靈巧的身手。吳王射它,它敏捷地接住來箭。吳王命令左右軍士一起迅速連發數箭,它就中箭摔下樹而死。
吳王回頭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說:「這只猴子自以為靈巧,仗著身手敏捷來傲視我,才會落到這樣的下場。要引以為戒啊!不要以驕傲的態度對待人啊!」顏不疑就去拜董梧為師,去除驕傲的態度,摒棄享樂,謝絕榮華,三年之後,國人都稱贊他。
以上這段故事中的猴子,確實本領高強,但是奈何萬箭齊發,無所遁逃,以致死於非命。猴子只有小智巧,那麼人呢?吳王最後對顏不疑說的話,顯然有警示意味,而顏不疑也立即決定消解自己驕傲的態度,拜師修煉去了。

38107927c0c6a7552696df52658010c2-e1583978798384.jpg

德修至境,自然趨吉避凶
古代設有卜人,是專門負責占卜的官。占卜的方法之一是使用《周易》占卜,《周易》以六十四卦與三百八十四爻來代表人間的各種複雜處境,並且為每一個卦與爻寫下卦辭、爻辭,說明其吉凶悔吝。這一套占卦系統有其靈驗之處,但是歸結其原理則是強調修德的重要。
有過分的慾望,才會計較得失;計較自己的得失,才會有吉凶。如果降低慾望,就可以消解得失之心,然後也就不會受制於吉凶之說了。譬如,「止謗莫如自修」就是一句很好的話。
修養到了一定程度時,自然可以逢凶化吉,正如「謙」卦代表謙虛,其六爻「非吉則利」。

反之,若無任何修養,則難免招來別人的圖謀與敵視,此時命運就不堪設想了。



老子阿公祝福大家

好運旺旺來!

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!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詩人余光中說,如果要穿越,就找蘇東坡做朋友,他能讓一切變得有趣。
 
 
  

 
蘇軾一生坎坷跌宕,45歲慘遭奸人算計誣陷,被貶到黃州。蘇東坡看著眼前潺潺的小溪,竟然如同孩兒一般為自己打氣說,「老傢伙,別灰心啊,都會好起來的」。
 
62歲時,白髮蒼蒼的蘇軾再次被貶到荒蕪之地,若是放在常人身上,一定早就崩潰,但他卻在疾苦生活里自得其樂。他發現那個地方的生蠔很好吃,於是趕緊修書一封給兒子寄過去,告訴他:「這裡生蠔太好吃了,千萬不能跟朝里士大夫們說,不然他們過來搶,我就沒得吃了。」
 
蘇軾,這一生,就是憑著他這自得其樂,凡事自足的心態,獨自走過了一個又一個低谷期。
 
正如他筆下所寫的那般,歷經風雨後,竹杖芒鞋輕勝馬。人生的快樂與不快樂,其實都在自己的取捨間。只要你擁有樂觀的態度,向上的精神,即使身在泥濘中,也能長成一株清麗的蓮花。
 
巔峰處,不忘來時路
 
  
 
少年蘇軾生在書香門第,蘇家一門三人,父親蘇洵發憤雖晚,但用功甚勤,蘇軾與蘇轍兩個後人天資聰穎,又加之父親的引導,在讀書上十分刻苦。蘇軾早年就曾立志為朝廷盡忠,二十二歲時,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,一篇《刑賞忠厚之至論》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,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弟子所作,為了避嫌,使其只得第二。
 
後來,他入朝為官,雖然官路艱辛,但是年少英才,自然被許多人拉攏。但是蘇軾此人對待政治向來清明,秉承剛正不阿的心,始終沒有偏倒一方。
 
他在那時寫下詩句:人生到處知何似,應似飛鴻踏雪泥。
 
寥寥幾個字,足以看見他當時的心境早已超然。人在巔峰時,最怕的就是迷失了自己的心智,讓利益和慾望牽著理智走向歧途。
 
可在清醒的人看來,人如鴻鵠,到這裡,抑或到其他處留下痕跡,都只是偶爾落在雪地中,短暫的停留,不會留下任何痕跡。所以,即便是在繁花深處,蒸蒸日上的時候,也不要迷失方向,忘記自己來時的道路。要記得,人生如斯,壞好迷悟都會過去,你什麼也留不住,明白了這一點,你看待名利、物質的心也會淡泊許多。
 
心態,是最好的良藥
 
  
 
蘇軾被貶嶺南時,正值盛夏時節。嶺南地處西南,暑氣蒸騰,蟲蟻肆虐,隨行的人都叫苦不迭,病死了許多。
 
可蘇軾卻百病不侵,安然無恙。什麼瘴氣、疫病,都影響不到他。
 
蘇軾笑談:日啖荔枝三百顆,不辭常做嶺南人。真正心態好的人,越是在困境、窘境中,越能如魚得水,破後而立。
 

好的心態,就是治癒一切苦難的良藥。人活一世,活得就是一個心態。

就如作家狄更斯說:「一個健全的心態,比一百種智慧都要更具有力量!」

想好、說好、做好

修行無撇步,清靜才是真功夫!

  



常持唸十字真言

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

與真善美完整無缺中的最古老恆久的混沌無極界中的元始點(無極子)(母體的我)建立頻率磁場的能量接收系統(歸根復命)本ㄧ(天心)的發射接收站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道德經第六十二章》有言:「善人之寶」。

善良,是人最珍貴的寶物。世間之事皆是有來有往,你在身邊多撒下善意的種子,才會在未來你需要的時候結出回饋的果實。

而良善之人一般都明白以下三個道理:做人,要心胸寬廣,少念人過;懂得感恩,多記人好;吃虧是福,知足常樂。

  

《道德經第六十六章》有言:「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為百谷王。」

江海能成為匯聚百川的聚集地,是因為它具有無私的包容性。

而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,亦要心胸寬闊,有容人之量。

西漢末年,王莽篡權,民不聊生,各地漢室王族紛紛揭竿而起。

隨著勢力的壯大,起義軍領袖之一的劉秀便自立為帝,攻打洛陽,守將是朱鮪。攻打數月,仍堅守不下。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《道德經·第四十六章》中講:「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」

福深福淺,全在人心,不知足千金嫌少,知足陋室能安。

命好命壞,都在自己,天作孽,猶可違;自作孽,不可活。

人生其實是一場修行,最重要的是修自己的一顆心。

命由我造,福自己求,知足行善,命才會越來越好,福才能越積越厚。

心外無法,福從心生

《道德經·第四十九章》中講:「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。」

所謂修來的「福」,不過是行「善」的果(德行),真正高明的人,都懂得利益別人。(道因德果)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順天道,知敬畏

《道德經·第二十章》:「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。」

意思是:品德高尚的人,總是心懷敬畏,做人要有敬畏之心。
人年紀越長,經歷了種種浮沈,看慣了事事無常。
便也知道了,一個人心中若沒有敬畏,便會肆意妄為,在無形中破壞自身的運氣,給自己帶來災禍。
《唐史》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:
有一位範縣令,想在城外修一座祖宗祠堂,需要大量的木材。
於是,想從就近的山上砍伐。
木匠勸說道:「近年雨少天旱,山上樹木不多,一旦砍去,鳥蛇無處可去。百姓也會怨聲載道。」
範縣令說:「這與我何關,況且此事只有你我知道。他人怎會知曉。」
不料,後來,天下暴雨,衝走了剛修好的祠堂。
再後來,範縣令的官運也越來越差,不到兩年就被發配邊疆。
老人們常說:「人在做,天在看」。
舉頭三尺有神明,人的一言一行瞞得過別人,卻瞞不過上天。
所以,人要心存敬畏,敬天地,敬萬物,敬眾生,做人坦坦蕩蕩,做事問心無愧,才可去災避禍,一生順遂。

R (7).png

順人道,存善念
《道德經·第四十九章》:「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。」
無論他人是否帶有善意,聖人都是心存善念的。
真正的善良,是順其自然,發自本心,不求回報的,是極大的慈悲,也是最高級的涵養。
有一位道長,在上山的路上,救了一隻受傷的蠍子,帶回道觀,每天給這只蠍子換藥。
但是每次換藥的時候,都會被蠍子蟄到。
小道童很不解的說:「師傅,它每次都會蟄到你,你為什麼還是要救它呢?」
師傅說:「救它是我的修行,蟄我是它的業障。不能因為別人的錯,而滅了自己心裡的燈。」
深以為意,人生就是一場修行,修煉的是自己的善心,培養的是自己的功德。
常在自己心中點一盞燈,不僅在照亮他人,也在點亮自己。
古德曾說過:「愛出者愛返,福往者福來。」
世界是一面鏡子,我們心中有什麼,就會看到什麼。
付出什麼就會收穫什麼,心中有愛,就會感受到愛;心存善念,也自然會被善待。

OIP (61).jpg

順法道,守良知
《道德經·第七十三章》中講:「天網恢恢,疏而不失。」
自然有規律,社會有法度,尊重自然是道德,遵守法律是良知。
法律是道德的底線,一個人做事若是昧著良心,違背法律,不僅會被道德譴責,更會受到法律的制裁。
相傳,清朝時,在京城有個藥店。
老闆總會在藥材里摻點假,很長時間,都沒有被發現,老闆從中獲益不少。
一次,一位老婆婆吃了他家的藥,不久中毒身亡。
經查實,原來是老闆在摻假藥的時候,不小心放的過了量,老婆婆身體虛弱,便中了毒。
後果可想而知,老闆的藥店被查封,自己也被關進大牢。
百密總有一疏,做違背良知的事,也許一時能逃過一劫,但是因果輪回,早晚會惹禍上身。
王陽明在心學中提到「致良知」,人人都有良知,人人都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,只是有的人心存僥倖,才會犯下大錯。

恪守本分,不忘初心,對外遵紀守法,對內合乎大道,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境界。

OIP (62).jpg

《道德經·第十六章》:「不知常,妄作凶。」
一個人不知道天地道法的運行,自然法紀的常識,就會做出違背大道,違反法律的事情,在無意中把自己推向深淵。
生活中,真正厲害的人,始終在順應大道。
順應天道,便懂得敬畏;順應人道,能心存善念;順應法道,會守好良知。

圓中圓、圓外圓、圓非圓、始謂圓

 

老子阿公祝福大家新的一年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太上感應篇:每好矜誇。常行妒忌。

  老子曰。不自是故彰。不自伐故有功。不自矜故長。

  易曰。天道虧盈而益謙。地道變盈而流謙。鬼神害盈而福謙。謙尊而光。卑而不可踰。君子之終也。

 OIP (57).jpg

「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」。

有人說,嫉妒是人的劣根性。

 

在人生的路上常會有你正在做一件大事情,總有人詛咒你做不成,在看你好看的同時,還數落你。

 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《老子》言「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」

《莊子》亦言「其民愚而樸,少私而寡欲」

 

簡單來說就是讓我們減少思慮、節制慾望。

寡欲不是無欲,而是少欲。慾望是無止境的,只要能夠基本地滿足於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就可以了,不要過多地去追求享樂。

曾國藩,字伯涵,號滌生,謚曰文正,因此也稱之為「曾文正公」

文正公是曾子的七十世孫,是我國近代儒者、政治家、軍事家,他書寫過一篇《百字銘》,其中說明瞭自己對少思寡欲的理解,以及對心性修養的思考。

原文如下: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人法地、地法天、天法道、道法自然

 

道最大的特色是什麼?「自然」。

 

這個「自然」並非我們今天所說的「大自然」,大自然是指人類世界之外的非人為的生命與物質世界,而「自然」是指自己(本體)如此

 

「道法自然」是說,道取法的是自己(本體)如此的狀態。道自本自根,自己就是自己的根源(本體),不需要取法任何東西。道也沒有什麼可取法的對象,因為萬物都在道裡面。

R (6).png 

天地的運行是最接近於「自然」的,魚在水里游,鳥在天空飛,花開了花落了…日月交替,四時運行…天地萬物似乎都接受一個力量的安排,一切都是井然有序。魚不會想,我為什麼不能在天上飛?鳥不會想,我為什麼不能在水里游?夏天不會跑到冬天後面去,秋天不會取代春天的位置…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彭祖,彭姓,名翦,又稱篯鏗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仙人,後被道教奉為仙真,並以享壽八百多歲著稱於世。歷來關於彭祖的長壽眾說紛紜,那麼,彭祖真的活了八百多歲嗎?他又經歷了什麼事情呢?

 

  

 

一、貪慕人間,私自下凡

 

相傳在玉皇大帝身邊有兩大管家,一個是彭祖,掌管功德薄,一個是陳搏老祖,掌管生死薄,這兩位神仙私交甚好,經常一起品酒練丹,一天,陳搏過度勞累,想要睡覺,就拜託老友彭祖看管他的生死薄,彭祖一拍胸脯說:「沒問題,這點小事包我身上,你放心。」

 

結果彭祖見陳摶睡覺了,就想乘機去人間遊玩,於是他靈機一動拿起陳搏老祖托他看管的生死薄,把上面寫有他名字的那一頁紙撕了下來,捻成紙繩訂在本子上,從此,這個生死簿上,再也找不到彭祖的名字,他才放心地下凡去了。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知足,即為富人 《禮記》:富也者,福也西晉的王愷是巨富,他在家門前的大路兩旁,夾道四十里,用紫絲編成屏障。誰要上王愷家,都要經過這四十里紫絲屏障。但是石崇比王愷更富。石崇聽說王愷家裡洗鍋用飴糖水,就命令他家廚房用蠟燭當柴火燒。王愷不服,就帶了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,到石崇面前炫耀。石崇用鐵如意把這珊瑚樹擊碎,對氣急敗壞的王愷說:「我賠給你!」石崇讓僕人從家中取出所有珊瑚樹,高三四尺的有六七株,兩尺左右的就很多了。王愷頓時明白自己的財富是無法和石崇比的。豪富的石崇後來被趙王司馬倫所殺,家財散之一空,可見擁有多少財產也不是富,平安才是富,知足才是富。「富」「福」這兩個字,相同的部分「畐」在甲骨文中,字形是一個大腹便便的人的形象。也就是說,胖乎乎的人有福,也能富裕。心大、心寬、心廣,有句玩笑話心寬體胖,知足的人最容易發胖;整天苦心算計、憂心忡忡,貪婪,得了銀還想著金的人,難以胖起來。「富」「福」「畐」這三字合乎天道,警戒我們,知足就是富人,知足就是有福的人。

OIP (53).jpg

  二、厚道,即為好人 「厚德載物。」 

蘇東坡在杭州任通判時,曾審理過一宗和他自己直接有關的案子。有一位來自福建的書生叫吳味道,途經杭州被查出私運棉紗,犯偷稅罪。 吳味道非但偷運棉紗,還在背包上假冒蘇東坡的批條,上面寫著:「杭州通判蘇軾送京師蘇侍郎宅」。蘇侍郎是誰?就是蘇東坡在京城官居侍郎的弟弟蘇轍。 蘇東坡經過調查審問得知,吳味道原來是個窮書生,湊不齊進京趕考的盤纏。族人鄉鄰就踴躍為窮書生捐錢捐物,有的捐了銀兩,有的捐了棉紗。 吳味道非常感激,便把銀兩和棉紗一並帶上,並打算將棉紗帶到京城出售,換成銀兩使用。 依照國家規定,販運棉紗是要納稅的,吳味道想到一路上均有關卡,若一一納稅,棉紗所換銀兩就所剩無幾了。 窮途末路的他突然想出冒名混關的餿主意,便假冒蘇東坡的名義往京都送物,以此達到偷稅的目的。 吳味道萬萬沒想到,剛到杭州竟被人贓俱獲,而法官又恰好是蘇東坡本人。出乎意料的是,蘇東坡非但沒有對吳味道實施責罰,反而將棉紗折價換成銀兩付給他,並親筆寫下自己的姓名、官銜和弟弟在京的詳細地址,換下包袱上的假封條。他還囑咐吳味道抓緊上路赴考。蘇東坡的所作所為,就是厚道。 厚道就是心胸寬廣,心存美好,心存善良;就是將心比心,心情豁達。 厚道可以化干戈為玉帛,化複雜為簡單。厚道是一個好人身上最大的特性,是為人處世的基礎和前提。

R (61).jpg 

  三、平常,即為高人 古人云:「真味是淡,至人如常。」 晚清重臣左宗棠非常喜歡下棋,而且棋藝高超,很少碰到對手。 有一次,在進軍新疆的途中,在路上遇見了一位老人在擺棋攤,打著「天下第一棋」的幌子。這激怒了左宗棠,從沒遇見過如此狂妄的人。 他便停下,與老人一決高下。果然不出所料,這位老人在左宗棠手下連輸三局。 左宗棠笑著對老人說;「還是去掉你這天下第一棋的幌子吧!」 左宗棠在新疆戰鬥異常順利,徹底打敗了侵略者,收復了清朝的大片領土。在班師回朝的路上,左宗棠大老遠又看到了打著「天下第一棋」幌子的老人。這位老人不但沒有撤掉自己的「天下第一棋」的幌子,而且還是在原地擺棋攤。 為了教訓狂妄的老人,左宗棠命令部隊繼續前進,自己停下與老人再戰。沒想到這一次左宗棠卻連輸三局。左宗棠驚訝地問老人自己為什麼會輸給他。 老人回答:「上一次,您有軍令在身,要率兵打仗,我不能挫您的銳氣,現在您已得勝歸來,我當然全力以赴,當仁不讓啦!」

R (62).jpg

老子說: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,真正聰穎靈慧的高人,必然會謙和低調,看上去平平常常,毫不起眼,實則有驚人魄力。平凡隱藏的力量往往超越你的想像!

平淡平實平凡也就是老子阿公倡導的三平居士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天老子阿公跟大家分享兩個{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小故事}

3706_feeLMH_VDT35EF.jpg!r800x0.jpg

1.在美國,一家百貨商店裡,由於突下大雨,有位衣著簡樸的老太太渾身濕透進來避雨,幾乎所有的售貨員都不願搭理這位老太太。

有位小伙子很誠懇對老太太說,「夫人您好,能為您做些什麼?」

「不用了,我躲一下雨馬上就走。」

老太太覺得借別人的地方躲雨,有點不安,就想買一點商品,可是轉了半天實在不知道買什麼。

這位小伙子看到了就對老太太說,「夫人,不必為難!我搬了一張椅子放在門口,您安心休息就好了。」

兩個小時後雨停後,老太太要了小伙子的名片離開了。

幾個月後,這個小伙子獲得一個機會,被指定代表這家百貨公司和另一家大的家族公司洽談業務,利潤巨大。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《道德經·第七十章》中講:「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。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言有宗,事有君。」

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:說話要「守中」,水深不語,人穩不言。說的話越多,越容易將自己陷在是非

之中。

修好口德,才能守住自己的好運氣。

那些真正聰明的人,從不說這三種話。

人後戒閒言

《道德經·第二十七章》中講:「善行,無轍跡;善言,無瑕謫。」

有善行的人,少有過失,講善言的人,遠離禍患。但也總有人喜歡挑撥離間,搬弄是非。

來說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。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善良受福祐

生活中,誰也希望自己是個有福的人,能夠活得高興快樂,過得順順利利ㄌ,能夠心想事成,人生平安快樂!

《老子道德經79章》天道無親,常與善人:自然規律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,永遠幫助有德的善人。

《太上感應篇》曰:福禍無門,惟人自召;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;我們說一個人有福,就是有好的福報和命運,其實就是一個人所作所為的善惡因果,善有善報惡有惡報,一個有福的人一定是自己種下了善的種子。

《了凡四訓》曰: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,一個人的命運最終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,老子阿公跟大家分享幾個我們日常可以去做的善行!

R (55).jpg

一、孝敬父母

百善孝為先,一個人能夠孝敬父母,懂得感恩,就是做人不忘本,就是為自己培福,父母是我們人世間最大的福田,一個人能夠孝敬父母,才會活得心安理得,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。

父母是我們的根本,理應受到我們的尊重,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,做人都有問題,即使日子過得好,也不會受到別人敬重,甚至會被別人瞧不起。

文章標籤

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