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經·第七十章》中講:「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。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言有宗,事有君。」
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:說話要「守中」,水深不語,人穩不言。說的話越多,越容易將自己陷在是非
之中。
修好口德,才能守住自己的好運氣。
那些真正聰明的人,從不說這三種話。
人後戒閒言
《道德經·第二十七章》中講:「善行,無轍跡;善言,無瑕謫。」
有善行的人,少有過失,講善言的人,遠離禍患。但也總有人喜歡挑撥離間,搬弄是非。
來說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。
管好自己的嘴,切勿禍從口出!做好自己的事,不要招惹是非,否則禍患無窮。
北宋詞人柳永數次落榜,終日鬱鬱寡歡。
一次,他與友人相約看煙花,便數落起宋仁宗的不是。
柳永說道:宋仁宗有眼不識泰山,我博覽群書,卻多次落榜,定是他的損失。功成名就有何用?都不如
這眼前美景,與君共飲豈不更好?
這些話不久便傳入了宋仁宗的耳中。
柳永又一次科舉上榜,宋仁宗對柳永之前的言論耿耿於懷,便毫不猶豫的將柳永的名字划去。
還在他的試卷上寫道:「既然看不上這功成名就,便與那美酒相伴吧。」
柳永雖飽讀詩書,卻將自己毀在了自己的言行上,從此斷送了自己的前途。
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。生活中很多矛盾都是來自閒言碎語,禍從口出的道理大家都懂,卻很少有人可以做到。
是非對錯,自有公道,無需閒言碎語的搬弄是非。
靜坐常思己過,閒談莫論人非。管好自己的嘴,守住自己的心,不談論是非,不被是非打擾。
為人戒狂言
《道德經·第四十一章》中講:「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。」
老子說:真正有本事的反而很少說話。
就像是生活中,那些為人低調的人,總是有無窮的力量。反之,張狂跋扈的人,太把自己當回事,無法認
清自己,很容易跌進深淵。
從前,有一位道士,不論走到哪裡,都喜歡和身邊的人說大話。
有一次,一位拜訪者來到道觀,問道士:「您今年多大年紀了?」
道士笑著回答:「我哪裡還記得清自己多大年紀呢?我只知道在我很小的時候,我就見過女媧和伏羲,王
母娘娘還請我去做客呢。」
這樣的話,他不知說了多少次。
一日,國王身受重傷,需要千百年的血做藥引來治病。
大臣們四處貼告示,尋求藥引,重金感謝。
得知此消息,有人便去稟告:「山上的道觀里有一位道士,已經上千歲了,他的血做藥引一定沒問題。」
國王便派人抓回道士,要用他的血治病。
道士驚慌失措,跪地求饒:「我怎能有上千歲,不過是騙人的話罷了,千萬別殺我!」
俗話說的好:「天欲其亡,必讓其狂。」
做人切勿過於膨脹,做事切勿過於張狂,因為老天讓誰滅亡,必然先讓誰張狂。
世事難料,總有一日,會為自己囂張的氣燄買單。
越是沒本事的人,越招搖,越喜歡說大話。真正厲害的人,懂得低調謙遜。
修心戒多言
《道德經·第七十三章》中講:「天之道,不爭而善勝,不言而善應。」
老子告訴我們:自然的規律,不爭奪而善於獲取勝利,不善言辭而卻能引起共鳴。
正所謂,舌為利害本,口是禍福門。
口是心的門戶,也掌管一生的福與禍。學會沈默,謹言慎行,不僅可以避免禍患,更能收穫福運。
春秋時期,楚莊王繼位,統治楚國朝政三年,一直毫無作為。
他整日不理朝政,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,拒絕朝臣的覲見,大臣們人心惶惶。
一日,司馬進言:「有一種鳥三年不展翅飛翔,一直默不作聲,你知道這是什麼鳥嗎?
楚莊王回答說:「三年不展翅飛翔,是為了讓自己羽翼豐滿;三年默不作聲是為了暗中觀察。不飛則已,
一飛沖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」
其實,楚莊王剛繼位時,危機四伏,如果魯莽行事,必定吃虧。所以他以靜為守,沈默低調。
這三年里,楚莊王不斷的積累精兵強將,選拔賢能,為日後擊敗那些對自己有威脅的國家奠定基礎,最後
一舉讓楚國稱霸天下。
強者低頭,弱者炫耀。
真正有實力的人,懂得低調做人,不露鋒芒,這是一種高級的智慧。
所以,沈默寡言不代表一事無成,謹言慎行也不代表懦弱無能。
處世勿多言,言多必失。有時候,沈默寡言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傘。
老子阿公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少言說好話的人生處世之道
在自然規律的中心原則下就是要我們學習大道的精神,讓我們一起共勉之
偉哉聖道
默默運行
覆載一切
創新一切
圓中圓、圓外圓、圓非圓、始謂圓
老子阿公祝福大家新的一年
正能量虎虎生風!好運旺旺來!
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!
想好、說好、做好
修行無撇步,清靜才是真功夫!
早上起床看「清靜經」
晚上睡覺前看「太上感應篇」
宗法老子圓和世界
老子阿公揪咱逗陣來泡一壺人生智慧的好茶
老子阿公祝大家心想事成,平安喜樂,天天開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