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應篇:每好矜誇。常行妒忌。
老子曰。不自是故彰。不自伐故有功。不自矜故長。
易曰。天道虧盈而益謙。地道變盈而流謙。鬼神害盈而福謙。謙尊而光。卑而不可踰。君子之終也。
「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」。
有人說,嫉妒是人的劣根性。
在人生的路上常會有你正在做一件大事情,總有人詛咒你做不成,在看你好看的同時,還數落你。
你才華橫溢,總有人對你生出恨意,在暗處給你設陷阱。
總之,有的人就是只顧自己好,不希望別人好。
李斯因嫉妒同學韓非的才能,向秦王進讒而致韓非死在獄中。
《韓非子》一書的作者韓非,是韓國的公子,也是秦始皇丞相李斯的同學,李斯和韓非,都是法家祖師荀子的學生,當時荀子最看重的學生就是他們兩個,但是李斯自知能力比韓非遜色。
這次是秦國要進攻韓國,韓國抵不過,想向秦國投降,韓王就叫來韓非,讓他擔任使者出使秦國。對此,韓非並不高興,因為平時韓王並不重視有才能的人,當然也不重視他,而是寵愛一些沒用的官員,所以韓非對韓國也已厭倦,暗自決定這次出使秦國,就投靠秦王。
而其實秦始皇早就讀過韓非的著作《韓非子》,並對群臣誇獎這部書寫得太好了,將來一定要見見韓非這個人。
這次韓非出使秦國,秦王也知道了,打算見見他,誰知道韓非比他還急,主動向秦王上書,並稱他要向秦王獻計破了六國的連橫,如果不能使六國都臣服於秦國,就請秦王殺了他。秦王一開始很相信他以如此代價,生命做保,看來是有兩下子,說不定秦國統一六國的方法就靠他了,但是轉念一想,著實懷疑,這韓非可是韓國公子呀,到底是想做臥底呢,還是真的呢?結果遲疑不決,秦王打算拖他幾天,觀察一下。
結果李斯可就不一樣了,他知道韓非比他厲害,出於嫉妒,不願意讓韓非取代他的位置,所以想要除掉韓非,他就向秦王進諫說韓非並非秦國人,怎麼會對秦國效忠呢?但是秦王並不被打動,還說不會的,多慮了,你李斯不也不是秦國人嗎?李斯卻說,韓非不一樣的,韓非是韓國的貴族,怎麼會為秦國效力,就算把他放回去,也會對秦國不利的,還是把他抓起來除掉為好。秦王還是被李斯搞得糊塗了,真的把韓非抓起來了,關進大牢。結果,李斯見計得逞非常高興,讓人偷偷給韓非送去毒藥,韓非服毒自殺。
龐涓因嫉妒孫臏的學識超過了自己,用毒計陷害孫臏,使孫臏致殘。

他們縱然陰謀得逞於一時,但最後都不得善終。
相反,歷史上真正功成名就的人,都以嫉妒為可恥。
歐陽修是北宋文壇領袖,當他識拔蘇東坡時,有人說:「蘇東坡才情極富,若公識拔此人,只怕十年之後,天下人只知蘇東坡而不知歐陽修。」
但歐陽修一笑了之,依舊是提拔蘇東坡。蘇東坡感恩在心,他為歐陽修寫的悼文,名動千古。
梁啓超也是如此。梁啓超成名後,對上門求助他的青年從不拒絕,總是竭盡全力幫助,他認為「少年強則國強」。
看人不爽,多半是心胸不大,這個世上總有人比你更優秀。懂得比別人更努力,才是健康的心態。
越讚美,才能活得越美
梁啓超是徐志摩的恩師,徐志摩走投無路時,梁啓超舉推薦他去英國留學。
徐志摩出國後,梁啓超常寫信鼓勵他用功讀書,徐志摩回國後,梁啓超向文學界的朋友們贊揚徐志摩有才華。
「贈人玫瑰,手有餘香」,讚美別人,手也有餘香。
正如英國著名政治家邱吉爾所說:「你想要人家有什麼樣的優點,你就怎樣去讚美他吧!」
你的讚美會讓別人如沐春風,同時別人也會讚美你。
成全別人,就是成全自己
「天堂的勺子」的故事:
一個人很好奇天堂和地獄的差別,天使就帶他去參觀。
先參觀了地獄,地獄里的人都坐在一盆盆肉湯前愁眉苦臉,因為他們手中的勺子有一米多長,根本沒法將眼前的肉湯送到自己嘴裡去,雖然看得見卻喝不著。
天使又帶他來到天堂,天堂里的人也有一把一模一樣的長勺子,但他們互相用勺子餵對方吃飯,大家都非常快樂滿足。
可見,成全別人,就是成全自己。
沒有人願意活的孤零零的,多交一位朋友多一個伴,與人交往要實誠,不可給朋友添麻煩。
成全別人要做到,關鍵時刻幫別人一把,別人記在心裡,日後也會回報你,這樣你們都會受益。
梁啓超對徐志摩疼愛有加的同時,更是對他諄諄教導,而徐志摩回饋老師的愛,則是用自己的行動。
梁啓超晚年患病住院期間,徐志摩專程從國外趕回來,在病床前日夜陪伴和照顧恩師。
梁啓超去世後,徐志摩痛哭流涕,多次哭昏在靈堂。
只有付出才能獲得回報,正如「你種什麼因,才會得什麼果」。你對別人好,別人也會對你好。你對別人客氣,別人自然也會對你客氣。
讀過的書,走過的路,看過的景,會影響一個人的心胸和眼界。
唯有多盼別人好、多贊美別人、成全別人,才能通向更美好的未來。
想好、說好、做好
放下妒心才能成就自己
圓中圓、圓外圓、圓非圓、始謂圓
老子阿公祝福大家新的一年
正能量虎虎生風!好運旺旺來!
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!
想好、說好、做好
修行無撇步,清靜才是真功夫!
早上起床看「清靜經」
晚上睡覺前看「太上感應篇」
宗法老子圓和世界
老子阿公揪咱逗陣來泡一壺人生智慧的好茶
老子阿公祝大家心想事成,平安喜樂,天天開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