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是一場覺醒的過程,人生在世,往往會被外相迷惑,困於成敗,迷於名利,陷於得失。

所謂覺醒,就是要打破外在虛相,提升內在境界。從而回歸自然本真,領悟自然大道。

覺醒的程度不同,達到的境界就不同,人生命運也會不同。

曾有位道長說過人生有三次覺醒,分別是:見自己,見天地,見眾生。

見自己:認識局限,開始反省

《道德經·第七十一章》中講:「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也。」

一個人,知道自己的無知,是明智的;不知道自身的無知,是愚昧的。

真正厲害的人,都是發現自身局限,不斷自我反省,從而突破小我,走向覺醒的。

王羲之年輕的時候,就有這樣一段經歷。

他在書法上,很有天賦,但是很長時間沒有進步。

有一日,他無意中看到了,東漢書法家張芝的作品。

發現張芝寫的字,透著沈穩平靜之氣,才發現自己練習時,總是心浮氣躁,急於求成。

於是一改前非,精神境界提升了,書法也開始日益精進。

最後,終成一代大家。

楊絳先生曾在書中寫道: 「人生一世,需有三個自覺,無非是認識自己,洗練自己,自覺自願地改造自

己,除非甘心與禽獸無異。」

深以為然,能夠自覺的反省自己,改變自己的人,都是生活的強者。

其實每個人,都生活在自己的局里,而人生就是不斷破局的修煉。

突破原有認知,打破固有思維,改變慣有習性,自我能量(本體)才能昇華,境界才會提升,找回本一

OIP (58).jpg

見天地:瞭解大道,順應自然

《道德經·第二十一章》中講:「孔德之容,惟道是從。」

意思是:有大智慧,洞悉大道的人,都是順應自然,遵循人的本性做事。

一個人,如果不知道天地的廣闊,自然道法的玄妙,就會一意孤行,做出違背常理,偏離大道的事,最終

讓自己陷入困境。

曾國潘剛入朝為官時,有些自以為是,說話直來直去,做事橫衝直撞,得罪了不少人。

以至於,他帶兵打仗時,部下都投奔別處,幾次戰敗,沒有人願意支援,被皇帝以守喪的名義,打發回了老家。

後來,他讀到「不知常,妄作凶」。才真正認識自身的渺小,頓悟大道的存在。

再次為官時,他變得謙虛低調,為人處世外圓內方(方圓三角學),做出了一番事業。

曾國潘說:「物來順應,未來不迎,當下不雜,既往不戀。」

專注當下,順應自然,不被雜念牽絆,不為未來擔憂,不因過去悔恨,才是最高明的活法。

人生之事,總是難以預測,與其執著改變,不如順其自然。這樣才能收穫內心的平靜,從而生起智慧 。

OIP (59).jpg

見眾生:理解他人,心存善念

《道德經.第二十七章》中說:「聖人常善救人,而無棄人。」

聖賢的人,擅長發現每個人的優點,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。對待別人沒有分別心,總是一視同仁。

修行的最高境界,就是達到無我的狀態,自己和萬物回歸一體。

真正的高人明白,世間本無好壞之分,外在的一切都是內心的投影,自己是一切事物的根源。

有一個修行人,每次打坐的時候,都感覺有一隻蜘蛛,在他的面前爬行,讓他很苦惱。

於是,他去問道長,道長說:「等下次它再出現的時候,你用筆把它圈出來。」

果然,他再次打坐時,蜘蛛又出現了,他照著道長所說,畫出了蜘蛛的位置。

醒來後,發現,胸口上有很多圓圈,原來,蜘蛛就在自己的心裡。

真正開悟覺醒的人,都明白外在都是假象,人生就是一場,借假修真,借事修人的經歷(累積道行)

生活就是一面鏡子,理解他人,就是原諒自己,善待別人,就是度化自己。(先他 後我 主我 和他)

每個人的覺醒,本質上,都會經歷這三個時期。

開始,看見自己,學習反省;然後,看見天地,懂得敬畏;最終,看見眾生,了悟真理

心理學家卡爾·榮格說:向外看的人,夢遊;向內看的人,覺醒。

OIP (60).jpg

外在都是幻想,向外追求,便會被慾望支配,渾渾噩噩。

覺醒的本質,就是向內求,每個人都本自具足,相信自己,才是真正的清醒。

不斷突破覺醒,才能得真正的自由,從而享受生活,掌握命運。

圓中圓、圓外圓、圓非圓、始謂圓

 

老子阿公祝福大家新的一年

正能量虎虎生風!好運旺旺來!

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!

想好、說好、做好

修行無撇步,清靜才是真功夫!

早上起床看「清靜經

晚上睡覺前看「太上感應篇

宗法老子圓和世界

老子阿公揪咱逗陣來泡一壺人生智慧的好茶

老子阿公祝大家心想事成平安喜樂天天開心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老子阿公 的頭像
    老子阿公

    老子阿公揪咱逗陣來喝茶

    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