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這一生,格局真的很重要。
它決定了一個人的眼界,更框定了一個人的命運。
清代學者張潮就把人生分成三種境界和格局:
第一種:在窗子裡面看月亮,
第二種:在庭院中望月。
第三種:站在高台上玩月。
大多數人都屬於第一種,有著自己的局限,只能在窗子里看月亮。
少數人屬於第二種,從屋子里走出來,來到庭院中望月,才發現視野更廣闊。
只有極少數人屬於第三種,站在高台上,與月亮嬉戲,體會到真正的人生之趣。
有句話說的好:格局之上,所見之處,步步皆景。
擁有大格局的人,才會有大視野,活出真正的人生意義。
你讀過的書,走過的路,遇過的人,這一切就構成了你的人生格局。
讀過的書,沈澱你思維的深度。
一個人讀的書越多,越會意識到自己的匱乏。
也就是說,書可以幫助一個人保持清醒的自知力,能夠摒棄浮華,更清楚地認識自己。
讀書能讓我們無論何時都能保持心靈寧靜,能夠自省和自查,保有清醒的認知,也永遠懷有敬意和謙卑之心,不致於狂妄混亂,失去真正的自己。
而一個人讀書,不僅僅能讓人身在高處時能保持清醒,也能讓人身處低處時走出迷茫。
有人說,讀書能夠解決我們80%的迷茫。
讀書的意義還在於它可以讓我們從疲憊不堪的生活中看到一種希望。
讀書是讀有字之書,是在別人的故事讀人生。
而一個人的經歷、閱歷和見過的世面,卻是讀無字之書,決定了一個人的看世界的格局。
人只有閱過山河,見過湖海,走過世界,經歷過人生的繁復之後,才會拓寬視野,增長智慧,人生視角才會變得開闊,看到人生更大的格局。
遇過的人,教會你做人的寬度。
富蘭克林18歲的時候,得意洋洋地回到故鄉,他穿著新衣,口袋裝滿了錢,見到人就分,儼然一副腰纏萬貫的大款派頭。
後來,他在飯店遇到了自己的對手—當地最受人尊敬的學者馬瑟。富蘭克林在趾高氣揚地炫耀一番後,準備離去時,馬瑟忽然喊到:低頭,低頭。
富蘭克林根本就不聽他的話,結果差點撞上眼前低矮的天花板。
見此情景,馬瑟含有深意地對他說:「低低頭,年輕人,在這世上行走,一定要低頭才能避免磕碰啊!」
富蘭克林聞言很是羞愧,從此變得不再輕浮狂妄了。
很多人闖進你的生命,只是為了給你上一課。
人這一生,遇見的每一個人,都會教會我們一點什麼,讓我們收穫一點什麼。
有一個女孩小時候經常找爸爸哭訴:其他小孩都不跟我玩,沒人喜歡我。
爸爸總是簡單地回答:你去接觸更多的人看看,去畫一個更大的圓吧。
長大後,女孩入職一家公司,感覺和新同事格格不入時,爸爸會低聲地說:「去畫一個更大的圓吧。」
女孩被男朋友拋棄,感到人生灰暗無比時,爸爸的聲音又響起來:「去畫一個更大的圓吧。」
她每次都照做了,沒有一次是行不通的。
因為每次她促使自己去畫一個更大的圓時,她都有所獲得,感到自己的人生緯度在不斷地擴大:受得了委屈,容得了人,看得開事,活成了一個大氣的人。
人這一生就是見自己、見天地、見眾生的過程。
這也是一個人格局形成的過程。
而讀過的書決定了我們思維的深度,走過的路決定了我們眼界的寬度,見過的人決定了我們境界的高度。
這一切就構成了我們的人生格局。
作家林清玄寫過這樣一首禪詩:白鷺立雪,愚者看鷺,聰者看雪,智者見白。
意思是說,一隻白鷺立於雪地,愚者只見到了白鷺,聰明人看到了雪,而智者會看到更廣闊的空間。
一個人格局的大小就決定了他看事情的角度。
格局小時,看到的世界就很小,格局大了,世界就大了。
眼界決定境界,心態決定狀態,心胸決定格局,
老子阿公祝福大家
好運旺旺來!
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!
想好、說好、做好
修行無撇步,清靜才是真功夫!
早上起床看「清靜經」
晚上睡覺前看「太上感應篇」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