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位作家說過:「一個人痛苦的根源,就是持續性的內耗。」
內耗嚴重的人,往往雜念太多,對人對事反復思考,過度執著,自我消耗,故而陷入情緒的牢籠,痛苦不堪。
其實,內心簡單了,事情就簡單了;雜念放下了,生活就輕鬆了。一個人停止執著,自然運氣會越來越好。
放下對事的執著
《道德經·第二章》:「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。」
活得自在通透的人,事來冷靜應對,事去隨遇而安。
不過度思慮,不過分執著,始終保持內心的清靜,是停止內耗的最好心法。
古時候,有兩個生意人,張明和韓超,合伙在城裡開了一家飯店。
生意一直很紅火,來往客人絡繹不絕。
不幸的是,一天,因夥計的疏忽,店裡起了大火,不僅店鋪沒了,還有幾名客人被燒傷。
兩人因此負債累累,韓超很快放下了此事,擺攤賣菜,還完了欠款,準備東山再起。
而張明每每想起此事,都懊悔沒有早些發現火勢,左思右想之下,變得鬱鬱寡歡,生活也沒了動力,最後因不堪重負,流落他鄉。
事事無常,意外和變故隨時會到來,與其糾纏懊悔,不如放下過往,直面現狀,才能看清本質,找到出路。
「世上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。」
人在世上修,往往是借假修真,借事煉心,眼前的困境只是假象,心變了,境遇就變了。
調整心態,保持清靜,不多想,不執著,才能不斷前行,活得自在精彩。
放下對人的評定
《莊子·秋水》中說:「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。」
每個人經歷不同,認知各異,很多時候無法感同身受,太多事情難以產生共鳴。
放下對人的評價,就事論事,是停止執著最有效的方式。
從前,道觀的山下住著一名婦人。
一天,道童想向婦人討些種子,沒想到,婦人不僅沒有給他種子,還把他趕了回來。
自此他便覺得婦人是不善之人。
三個月後,道童在挑水時不慎摔傷,婦人見後,把他背回家養傷照顧。
道童很是感動,又覺得婦人是難得的好人。
回到道觀後,道童百思不得其解,不明白婦人到底是怎樣的人,越想越鬱悶。
於是,便向道長求教,道長聽後笑笑說:「人有千面,何必評判。」
仔細想來,頗具智慧。
人心難猜,人性多變,境況不同,時間不同,沒有絕對的好與壞,也沒有完全的善與惡。
「人不得全,瓜不得圓。」
所以說,以感恩之心報恩,以寬容之心恕怨,不關注,不評論,便是做人最頂級的情商。
放下自我的執著
《道德經·第十三章》中有言:「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,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。」
人之所以執著痛苦,是因為把自我看得太重要了。
當一個人能夠放下自我,走出小我,便能解脫束縛,活得圓滿而通達。
漢朝時,有一名武將叫李平,跟隨韓信打仗時,十分驍勇,戰功赫赫,為手下部將所敬重。
後來,被朝廷解除兵權,回了老家。
只是一想起曾經的輝煌,滿身本領無處用,就憤憤不平,終日飲酒沈淪,身體漸漸不如從前了。
後來,遇到一位老者指點,他決心放下過去的自己,不再執著於身份,每日耕田讀書,活得愜意輕鬆。
最終,長壽無疾而終。
《唯識述記》中寫道:「我執為根,生諸煩惱。」
人煩惱的根源,是太在乎自己的身份。
總是無形中貼上許多標籤,莫名背上太多負擔,困住了本真的自己,限制了前行的雙腳。
人生本就是一場經歷,一時登山頂,一時入谷底,都代表不了真實的你。
故而不拘於身份,不困於面子,才是停止執著最高明的做法。
▽
金庸先生在《天龍八部》中寫道:「行止無定,隨遇而安,心安樂處,便是身安樂處。」
人生短短數十載,或是或非,或好或壞,或榮耀或平凡,都是生活的一個場景,生命的一個片段,能夠內心安定,放下雜念,才是難得的修為,長久的福氣。
事事無常,放下對事的執著,才能繼續前行;
人性難測,放下對人的評判,才能不困不惑;
境無好壞,放下自我的執著,才可隨遇而安。
想的通
看得開
放得下
常持唸十字真言
(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)
與真善美完整無缺中的最古老恆久的混沌無極界中的元始點(無極子)(母體的我)建立頻率磁場的能量接收系統(歸根復命)本ㄧ(天心)的發射接收站
善良受福佑 有求必應
圓中圓、圓外圓、圓非圓、始謂圓
老子阿公祝福大家新的一年
正能量虎虎生風!好運旺旺來!
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!
想好、說好、做好
修行無撇步,清靜才是真功夫!
早上起床看「清靜經」
晚上睡覺前看「太上感應篇」
宗法老子圓和世界
老子阿公揪咱逗陣來泡一壺人生智慧的好茶
老子阿公祝大家心想事成,平安喜樂,天天開心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