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恭喜發財

今天是臘月28日今年沒有30日

所以今天已經是小年夜了

小年夜在中國歷史上有什麼習俗呢

 

 

民謠有「臘月二十八,把麵發」,「臘月二十八,打糕蒸饃貼花花」的說法,是說臘月二十八這天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,總之各家各戶是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的前奏。

打糕蒸饃貼花。古人以桃木為闢邪之木,後被紅紙代替。這天要貼窗花了啊。

 

「貼花花」就是貼年畫、貼春聯和貼窗花。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「桃符」。

OIP (12).jpg

古人以桃木為闢邪之木,《典術》曰:「桃者,五木之精也,故壓伏邪氣者也。」到了五代時,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,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,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,關於臘月二十八的民謠有「臘月二十八,把面發」「臘月二十八,打糕蒸饃貼花花」

根據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這天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,總之各家各戶是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的前奏。臘月二十八的傳統習俗與歷史典故

臘月二十八指中國農曆年十二月(又稱臘月)二十八春節傳統習俗之一,根據民間風俗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這天,主要有以下幾項傳統活動。

打年糕

7b7ae4e719e9870426e34cd6fb3550b4.jpg

 年糕是為春節製作的糕就稱為「年糕」,因為「糕」與「高」諧音,過年吃年糕含有「年年高」的美好祝願。

 過年吃年糕是中國人的風俗之一,春節的大年初一的早點人們講究吃年糕,這是取其「年年高」之意。

貼花花

 

臘月二十八這一天還講究「貼花花」,也就是貼年畫、春聯和窗花。其中,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「桃符」。古人以桃木闢邪,在上面題寫桃符,成為春聯的起源。後來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。

 R (1).png

年味漸濃,貼花花啦~!

蒸饃

臘月二十八把麵發,準備主食了,發麵在過去沒有速效粉,普通面不易隔,發麵不愛壞,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麵,準備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,這天開始蒸棗花就是帶餡的。(中國北方習俗) 初一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,習慣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。春節期間忌蒸、炒、炸、等炊事,蒸與爭諧音,炒與吵諧音,炸與炸(四聲)諧音,均屬不吉利,所以要在年前蒸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,這叫隔年吃。

R (2).png

年菜中的蒸食除了饅頭外,還有麵食,金世宗後裔完顏左賢中記載滿族年菜中的蒸食有:蒸饅頭、蒸花卷、蒸如意卷等等。春節時候的饅頭,上面要用胭脂點上紅點,以示吉慶。

 人們期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美,順利。於是就刻意將那些聽起來諧音不和諧的事給避開。雖說著發麵蒸饅頭的事有點麻煩,但是還有不少人仍然願意堅守這老輩傳下來的年文化。

而題寫於桃符上的「新年納餘慶,嘉節號長春」,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「春聯」。後來,隨著造紙術的問世,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。

傳統習俗「廿八洗邋遢」,就是選擇在這一天大掃除、又用柚子葉洗澡,乾乾淨淨迎接新一年。但大家有沒想為,為何要選擇廿八洗邋遢,而不是年廿七、年廿九或任何新年前一天?

民間習俗會在年廿八洗邋遢,意思就是將所有骯髒的東西都清洗乾淨。這天會全家總動員,把房子、衣服和被褥等全部洗滌,人們甚至會用柚子葉清洗自己,寓意把身上霉氣都去掉。

廿八洗邋遢習俗尤其在廣東地區流行,原因同廣東話有關。因為「塵」和陳舊的「陳」有相同的音,新年前去掉塵埃,便帶有除舊迎新、萬象更新的含義。

OIP (14).jpg

以上資料來自網路

  

老子阿公祝福大家新的一年

正能量虎虎生風!好運旺旺來!

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!

想好、說好、做好

修行無撇步,清靜才是真功夫!

早上起床看「清靜經

晚上睡覺前看「太上感應篇

老子阿公揪咱逗陣來泡一壺人生智慧的好茶

老子阿公祝大家新年快樂平安喜樂天天開心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老子阿公 的頭像
    老子阿公

    老子阿公揪咱逗陣來喝茶

    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