愚者善駁
人活於世,克制住自己的反駁欲,是最頂級的自律。
生活中總有愛反駁的人,不管你說什麼,第一反應就是辯駁。從不考慮言語是否得當,只要說的別人啞口無言,就會得意洋洋,引以為傲。殊不知,句句反駁、字字雄辯,逞一時的口舌之快,只會將自己陷入無盡的深淵,甚至賠上性命。一日,唐太宗想將男子服役的年紀從21歲改成18歲。可魏徵卻極力勸阻,大殿上當著百官的面,與唐太宗辯駁,說他透支民力,不留餘地。唐太宗說不過魏徵,便接受了他的意見,但心裡卻很不是滋味。數日後,魏徵又在朝堂勸諫,唐太宗回到寢殿,怒火中燒的說道:「有朝一日,我定要殺了魏徵那個鄉巴佬。」很多年後,魏徵去世,唐太宗積恨已久,終於爆發,命人將魏徵的墓碑砸了來洩憤。與親近之人辯駁,使其關係疏遠;與旁人辯駁,則會徒增憤懣煩惱。而且,你的反駁與爭辯,並不會讓你身處高位,讓人對你刮目相看,反而會讓你付出無法承擔的代價。《道德經》中講:「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長。」無意義的辯駁,沒有真正的贏家,在語言上爭高下,是情商低的表現,更是一種無謂的消耗。
真正睿智的人,會克制自己的反駁欲,懂得訥於言而敏於行,這才是為人處世的最佳法則。
《道德經·第五十六章》中講:「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」聰明的智者從不多言,無知的愚者卻喜歡四處說長道短。比起口若懸河,沈默寡言更有力量;比起錙銖必較,懂得進退更有姿態。晚清名臣曾國藩,曾經在學堂遇到了一位性格怪異、脾氣暴躁的同窗,總是有意無意的針對他。一日,曾國藩在窗前讀書,這位同窗嚷嚷道:「別在這看書,趕緊走開,擋住了我的光線。」深夜,曾國藩挑燈夜戰,埋頭苦讀,同窗便冷嘲熱諷說他假刻苦,影響自己休息。怎料,得知曾國藩中舉後,又諷刺挖苦,說他將自己的好運氣都佔沒了。此話傳到曾國藩耳中,他依舊保持緘默,認真踏實的做自己的事情。人生在世,總是充滿了質疑和反對,若一一反駁,時時爭辯,只會讓自己感到心力交瘁。倒不如學會沈默,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,不因他人的言語煩心,不因他人的觀念受困。要知道:不爭辯不是理虧,保持沈默不是軟弱,這是為人的氣度和做人的灑脫。《道德經·第三十三章》中講:「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」人這一生,最大的敵人是自己,能夠瞭解自己,時刻檢視和反省自己,是我們一生的必修課。面對不善的言論,習慣性反駁,只會讓自己顯得淺薄和無知。唯有自省,能清晰地認識自我,才能更好的改變自己,收穫成功。次日,陳獨秀看到此詩點評道:「雖然詩寫的不錯,但是字卻平庸,沒有特點。」陳獨秀還未進門,就大聲喊道:「我叫陳仲甫,在劉三家中看到了你的詩,詩很不錯,字卻很是俗氣。」沈尹默還未來得及看清客人是誰,就聽到這麼刺耳的批評,心中難免不悅。但還是眉眼帶笑的招呼陳獨秀坐下,並與他談起了書法。這讓沈尹默深受啓發,便開始苦練書法,最終成為了一代大家。後來沈尹默感慨道:「若沒有仲甫兄的批評,我定不會潛心苦練,更不會有今日的成就,我定要好好感謝他。」面對批評,愚蠢的人只會抱怨反駁,無法得到改變與成長。而越優秀的人,越善於向內歸因,不斷地反躬自省,才能向外成長,優於過去的自己。懂得自省,是真正的智者;敢於自省,是真正的勇者;自省,是邁向成功的墊腳石。
因為,那些反省後的領悟和付出,都會為自己的未來鋪路。
智者精進
《道德經·第八十一章》中講:「辯者不善,善者不辯。」
巧言善辯之人並非是真正厲害的人,忍辱不辯才是最高的人生境界。面對別人的詆毀、指責,最有水平的處理方式,是默默的精進自己,強大自己。當你足夠強大,才能得到命運的饋贈,世界也會對你和顏悅色。有人嘲笑他是沒有父母要的笨小孩,有人說他活該窮苦一輩子。同時,他也沒有就此頹廢沈淪,而是奮起讀書,決定靠自己改變人生。三更入睡,五更起床,以粥度日,鹹菜飽腹,全部時間都用來認真讀書。不抱怨命運的不公,不辯駁他人的苛責,將所有的苦難當做動力。不要總以口舌爭勝,學會沈默,時常自省,日日精進,是處世的智慧,也是生命的修行。
老子阿公祝福大家
好運旺旺來!
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!
想好、說好、做好
修行無撇步,清靜才是真功夫!
早上起床看「清靜經」
晚上睡覺前看「太上感應篇」
老子阿公揪咱逗陣來泡一壺人生智慧的好茶
老子阿公祝大家平安喜樂,天天開心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