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實生活中,有一種人:看誰都不順眼,遇見什麼事都想出個意見。結果呢?鬧得別人不舒服,自己也一
肚子氣。
看別人不順眼,實際上是你的修行不夠。
01.你看到的世界,是內心的折射
王陽明說:天下無心外之物,萬事萬物都是人內心的投射。
比如,一個善良的人目光所及之處,皆為美意;一個惡人,他眼中的世界就荒蕪陰冷。
有這樣一個故事,充分說明瞭這個道理:
某天,蘇東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。
日移月動,竹影搖晃。一片寂靜時,佛印突然開口,對蘇東坡說:「觀君坐姿,酷似佛祖。」
蘇東坡聽了心裡一陣欣喜,又起了捉弄他的念頭。於是看著佛印的倒影,說:「上人坐姿,活像一堆牛糞。」
佛印沒說什麼,只是微微笑。
蘇東坡回去之後,心中暗暗得意:總算讓佛印和尚吃了個悶虧。
但是相比之下,到底是誰輸了呢?
心裡有佛,看誰都似佛。那些處處貶低別人、只能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的人,是否是內心不夠強大的表現呢?
現代心理學研究表示,我們會更厭惡那些,跟自己有類似缺點的人。也就是說,一個人如果在外界看到了
類似自己的缺點,那麼他會愈發生氣,愈發排斥。
所以,你會發現,那些總說別人愚蠢的人,其實是對自己的智力不夠自信。那些總說別人「物質」的人
,自己可能才是真正的拜金主義者。
而這,恰恰暴露了自己的內心。
02.成熟的人,尊重差異
孟子:「愛人者,人恆愛之;敬人者,人恆敬之。」
越成熟理智的人,越能看到世間萬物的多面性,便越能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差異性。
正所謂孔子說「君子和而不同」,在具體的問題上不必奢求一致,但卻不妨礙彼此之間互相欣賞。
北宋兩大名相都有此胸襟。
司馬光,保守派。
王安石,改革派。
兩人互為政敵,彼此都認為對方的主張荒謬至極。
司馬光落魄時,皇帝讓王安石評價司馬光,王安石對其人品、能力、才學都給予了高度的贊賞,司馬光因此得以全身安然而退。
後來,王安石遭到彈劾時,皇帝尋問司馬光建議,他懇切地說:「嫉惡如仇,胸懷坦蕩,忠心耿耿,有古君子之風。」
後人將他倆的這段淵源美譽為「君子之爭」。
有利益之爭的人尚且能如此,更何況在生活中,看不慣的大多是無關緊要之人呢?
世間千姿百態,人人生而不同,用自己的標準去找別人的答案,永遠是零分的結局。
高層次的人,都懂得尊重別人的不同,不去插手別人的人生。
正如作家亦舒說的那句話:
每個人說另外一個人,道理總是一籮筐一籮筐,丈八的燈,照見別人,照不見自己。
做人最忌諱的,莫過於自以為是,用自己的尺子去度量別人的人生,把別人的生活放在自己的天秤上稱重。
03.最高級的修養,是看什麼都順眼
《論語》中講的君子和而不同,和是因為認同人品,不同是為了堅持自己的主張。
我尊重你的人格,但我未必同意你的觀點;我反對你的理念,並不意味著否定你的全部。這就是君子的做
人原則。
生活中,人人都不同。理解別人是一種涵養,尊重不同是一種境界。
真正成熟的人,對於別人說錯的話、做錯的事,不會放在心上,更不會因別人的過失而染污自己的心靈。
真正成熟的人,心中充滿的是善良、寬厚、仁愛等美好的東西,眼裡看到的也都是美好的事物,再也沒有
那些惱人的是是非非。
晚清名臣左宗棠,曾在江蘇無錫梅園題過一首詩:
發上等願,結中等緣,享下等福;
擇高處立,尋平處住,向寬處行。
如詩中所言:為人處世應當高瞻遠矚,穩重低調,多份包容留有餘地。
當你眼光長遠了,心中就會寬廣,看到的風景自然就多了,對待萬事萬物的心境也會平和許多。
人生在世,成大事者,必有度事之量,亦有容人之心。
真正高情商的人,往往看什麼都順眼。
常持唸十字真言
(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)
與真善美完整無缺中的最古老恆久的混沌無極界中的元始點(無極子)(母體的我)建立頻率磁場的能量接收系統(歸根復命)本ㄧ(天心)的發射接收站
善良受福佑 有求必應
圓中圓、圓外圓、圓非圓、始謂圓
老子阿公祝福大家新的一年
正能量虎虎生風!好運旺旺來!
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!
想好、說好、做好
修行無撇步,清靜才是真功夫!
早上起床看「清靜經」
晚上睡覺前看「太上感應篇」
宗法老子圓和世界
老子阿公揪咱逗陣來泡一壺人生智慧的好茶
老子阿公祝大家心想事成,平安喜樂,天天開心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