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魯迅譽為「史家之絕唱,無韻之離騷」的《史記》,記載了從上古時期到武帝之間的三千年歷史,道盡了中國人的做事之術。
老子阿公跟大家分享《史記》中的10大名言,讓我們 一起來學古人智慧,放大人生格局,提升人生境界。
1、能行之者未必能言,能言者未必能行。
釋義:能做好一件事的人,不一定能把它講得頭頭是道;能對一件事講得十分透徹有理的人,不一定能做好這件事。
解析:理論和實踐有時是脫節的,比如趙括紙上談兵,帶兵打仗卻大敗。一位成績好的人,不一定能把別人教好;一位好作家不一定掌握寫作理論,一位理論豐富的批評家不一定寫出好作品。
《道德經》中有言:企者不立;跨者不行;自見者不明;自是者不彰;自伐者無功;自矜者不長。
所以,在做事情時,我們要發揮自己的優勢,把擅長的部分做到最好,正所謂:「一事精緻,足以動人。」
2、大行不顧細謹,大禮不辭小讓。
釋義:做大事的人可以不考慮細枝末節,行大禮不在乎小的過錯。
解析:鴻門宴上,眾人欲助劉邦逃走時,劉邦顧慮到沒有向項羽行辭別的禮,樊噲就對劉邦說了這句話。
要想成就大事,就要以大局為主,過分地苛求自己注意細枝末節,不能成就最終的大業。
《道德經》中有言:反者道之動;弱者道之用。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
兵家常說:做大事,不必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。不要因眼前小利迷了雙眼,亂了方向。一時的犧牲,一處的放棄,並不是全盤皆輸,而是贏來最終成功的可能。
3、失之毫釐,謬以千里。
釋義:開始時出一點差錯,最後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。
欲成大事,須做事嚴謹,注重細節,總滿足於「差不多」,最後就會「差很多」。
這句話跟前面的「大行不顧細謹」並不矛盾,而是相互補充。如曾國藩所言:「大處著眼小處著手」,做事情的時候,要有大的方向和目標,但從小的地方做起,注意細節,但不能聚焦於細節。
《道德經》中有言:天下難事,必作於易;天下大事,必作於細。是以聖人終不爲大,故能成其大
只要方向正確,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細節不必苛求。方向錯了,再怎麼努力也是沒有用的。
4、蜚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
釋義:把鳥打盡了,打完了,那良弓就沒有用處了,兔子已死,那狗也沒用了,不如烹了吃了。
無論是君王還是霸主,一旦功成名就往往會向那些立下汗馬功勞的人開刀, 因為這些人已成為他們的心頭之患。遭此噩運的歷史人物,簡直數不勝數:白起、伍子胥、韓信、商鞅、李牧……
功高震主,千古如此。君主只可共患難,凡人只可共富貴。急流勇退,才是明哲保身的最佳法門。
《道德經》中有言:我有三寶,持而保之:一曰慈;二曰儉;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。
5、欲而不知止,失其所以欲;有而不知足,失其所以有。
釋義:人的慾望宛如深淵,如果執意前進,那將會什麼都得不到;現在擁有的不知道滿足,那便會連原本的也會失去。
解析:此句可與上一句一起理解、感悟。《道德經》:「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」。「知止」乃是人生的大智慧。
范睢助秦蠶食東方六國,並提出著名的「遠交近攻」戰略,在長平之戰又獻離間計,使得白起大破四十萬趙軍。
游士蔡澤於是用此言勸范睢退出朝堂,這樣尚且還能當個富家翁,若是貪戀權位,恐怕大禍臨頭。
范睢深以為然,次日便辭去秦相之位,不再插手秦國朝政。
智者,會「止欲」,有所為而有所不為;愚者,被慾望操控,永遠不知足,其最終的下場只會引發禍端。
常持唸十字真言
(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)
與真善美完整無缺中的最古老恆久的混沌無極界中的元始點(無極子)(母體的我)建立頻率磁場的能量接收系統(歸根復命)本ㄧ(天心)的發射接收站
善良受福佑 有求必應
圓中圓、圓外圓、圓非圓、始謂圓
老子阿公祝福大家新的一年
正能量虎虎生風!好運旺旺來!
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!
想好、說好、做好
修行無撇步,清靜才是真功夫!
早上起床看「清靜經」
晚上睡覺前看「太上感應篇」
宗法老子圓和世界
老子阿公揪咱逗陣來泡一壺人生智慧的好茶
老子阿公祝大家心想事成,平安喜樂,天天開心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