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夫子曰:「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。」老子則曰:「大辯若訥。」

訥言:即忍而少言,謹慎慢言,說話前要三思,切勿口無遮攔,信口開河。

老孔心目中的「訥言」,灌注了他們對社會人生百態的深入思考,而對於常人而言,這能夠為我們塑造一個內斂的心性,從而讓我們在為人處世中所展現的更是一個實在,敦厚,智慧的自我。

OIP (90).jpg

一、訥言以寡失

訥言之人,必定有極強的自我約束力,從而不至於莽撞冒失。

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中記載的司馬牛是孔子的學生,他是個「多言而躁」(饒舌話多,個性急躁)之人,他曾問孔子怎樣才為仁,孔子說:「仁者,其言也訒。」其意為說話須慎重,做事須認真,這是成為「仁人」的要求。

畢竟,「御人以口給,屢憎於人。」靠伶牙利齒和人辯論,只會招致別人的討厭,一味呈口舌之利,最終造成言多必失。

 

二、訥言以成信

訥言其實是道德的考量,「訥言」者,往往能成就信用。

孔子說:「古者言之不出,恥躬之不逮也。」一個人言語過多,就會有不能兌現之言,反而喪失了信用,是「巧言亂德」或自取恥辱;要想成就做人的誠信,還是少說話、不空言為好。

老子也說:「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善言不辯,辯言不善。」他認為巧辯和飾美傷害言語的真實和誠信。這就好比上天一樣,它什麼話都不說,但春夏秋冬依次更替,沒有紊亂和差失,這才是一種高度的誠信品格,這才是德性的正道。

OIP (89).jpg

三、訥言以求中

老子說「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」此外,孔子的「訥言」並非要求人不說話,而是不能夠隨便地說出來。(「君子於其言,無所苟而已矣。」)而要做到「訥言」必須講求「時」和「中」。

「時」指的是看準時機,在該說的時候才說。「與言而不與之言,失人;不可與言而與之言,失言。」在該說的時候不說,會失去別人的信任;在不該說的時候卻說,就是失言,因此靠智識認准說話的時機與對象才是關鍵。

OIP (88).jpg

四、訥言而敏行

孔子曾提出「敏於事而慎於言」,「訥於言而敏於行」的思想,他認為人的許多思想和理念應當用行動來表達,行動可以是最好的語言,也是獲取智慧的最佳方式。

今人也常說:「實做勝於雄辯」,任何真理都是不由論辯和互相詰難而生的,欲要達到目標和求知,就要做到實幹,就如詞人陸游所說:「絕知此事要躬行」,空談誤國,實做興邦,有志之人更是要謹記於心。

無論是儒家之言,還是道家之思,「訥言」的理念經過千年的試煉仍不失其妙。這對於現世後代來說,無疑是一種值得被肯定的真理和處世智慧,入世之人應該謹記而用之。



常持唸十字真言

(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)

與真善美完整無缺中的最古老恆久的混沌無極界中的元始點(無極子)(母體的我)建立頻率磁場的能量接收系統(歸根復命)本ㄧ(天心)的發射接收站

善良受福佑 有求必應

圓中圓、圓外圓、圓非圓、始謂圓

 

老子阿公祝福大家新的一年

正能量虎虎生風!好運旺旺來!

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!

想好、說好、做好

修行無撇步,清靜才是真功夫!

早上起床看「清靜經

晚上睡覺前看「太上感應篇

宗法老子圓和世界

老子阿公揪咱逗陣來泡一壺人生智慧的好茶

老子阿公祝大家心想事成平安喜樂天天開心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老子阿公 的頭像
    老子阿公

    老子阿公揪咱逗陣來喝茶

    老子阿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