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爭,自有天地
《道德經》中說道:「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」,「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」。
意謂高尚的人處事,是做而不爭功;正因為不與人爭,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。
不爭不是懦弱,而是一種智慧。
公孫弘在漢武帝時曾任宰相,從一介貧寒布衣到位高權重的宰相,可謂是一路坎坷。
公孫弘曾擔任獄吏,卻因過失而被撤職。後來他發憤苦讀,六十歲時被漢武帝以賢良徵為博士,後北派遣
到匈奴,卻因陳述情況不合皇帝心意又被免職。直到七十歲,公孫弘再次被徵為文學儒士,因博學多才,
很快被提升為左內史。
公孫弘每當議事時,他總是先把事情詳細陳述出來,然後讓皇帝自己去選擇,遇到不同意見或者遭到同僚
們的駁斥,公孫弘從不爭不辯。
雖然公孫弘位高權重,生活卻很節儉,常蓋布被,一時被傳為美談。
當時任主爵都尉的汲黯有些看不慣,於是告訴漢武帝,說:「弘位三公,俸祿甚多,然為布蓋,此詐
也。」汲黯認為公孫弘蓋布被是嘩眾取寵,而公孫弘聽了也不爭辯。
然後,漢武帝就問公孫弘:「事實真是這樣嗎?你怎麼不爭辯呢?」
公孫弘老老實實地回答道:「汲黯說的是事實。」但漢武帝卻認為公孫弘是謙讓,並沒有再追問這個事。
還有一次,公孫弘和眾大臣在朝廷外商議好的事情,可上朝奏請皇帝定奪時,公孫弘臨時改變了想法,陳
述的事情與之前和眾大臣商量好的意見不同。
汲黯很生氣,當庭怒斥公孫弘,說:「齊人多詐而無情實,始與臣等建此議,今皆背之,不忠。」
面對汲黯的斥責和誤解,公孫弘還是不爭辯,默默地獨自承受著。
直到後來,皇帝問公孫弘:「事實證明你所陳述的事情是對的,可當時大臣們為難你的時候,你為什麼不
爭辯呢?」
公孫弘淡定地回答說:「知臣者以臣為忠,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。」漢武帝聽後連連稱讚。
公孫弘出身貧寒,面對仕途沈浮寵辱不驚,最終封侯拜相,靠的是不爭的智慧。
人生在世,很多事沒必要去爭。
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,小事糊塗而大事睿智,為人低調而洞若觀火。做人如水,以柔克剛,只有那些以不
爭為爭的人,才能笑到最後,才可能贏得人生。
不爭,是一種大度的人格,不爭,是一種自信的底氣。與人不爭,不代表放棄。
俗話說:欲為大樹,莫與草爭;欲為蒼鷹,莫與鳥爭;欲為強者,與世無爭。與其爭,不如讓自己身在頂
峰。
《莊子·知北游》:「人生天地之間,若白駒之過卻,忽然而已。」
人生短暫,只是過眼雲煙,稍縱即逝。
這一生,不爭不辯,不羨慕誰,過自己喜歡的生活,才是對自己最好的負責。
不爭是一種人生的智慧,老子阿公不是要你消極的過生活,天地萬物生存之間必有一自然定律,我們要學
習的是開啟我們的智慧之眼,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,一昧地去爭只是會帶來是非恩怨,爭贏爭輸都是一剎
那間,最終定是兩敗俱傷!
老子阿公教會我們要時時刻刻訓練自己以清靜的心面對現實世界,
大智若愚是處世圓和的態度
老子阿公邀請大家一起來以不爭的智慧創造你的幸福人生!
圓中圓、圓外圓、圓非圓、始謂圓
老子阿公祝福大家新的一年
正能量虎虎生風!好運旺旺來!
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!
想好、說好、做好
修行無撇步,清靜才是真功夫!
早上起床看「清靜經」
晚上睡覺前看「太上感應篇」
宗法老子圓和世界
老子阿公揪咱逗陣來泡一壺人生智慧的好茶
老子阿公祝大家心想事成,平安喜樂,天天開心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