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看似平常不過,但是仔細觀察萬物的生命都不能沒有水,水又能以不同形態生存,從液態水,固態冰氣態水蒸氣,他們的元素都是水
水也不會因為你是好人或是壞人不給你水喝,它看似柔弱但是往往一陣旁沱暴雨就可以對我們造成災害
老子以水為代表,認為它是最接近道的物質,實際上也是如此
接下來我們就好好來探索這其中隱藏的秘密
蘇東坡說,水避高趨下。
水總是流到低處,在低處自然匯聚成海納百川的大海。
木秀於林,風必吹之;出頭的椽子先爛。
人越是把自己的位置擺的越高,就越容易招致嫉恨不滿。所謂,樹大招風。
咸豐九年(1859年),曾國荃在老家建新房,先畫了個圖樣給曾國藩看,曾國藩看後覺得規模太大。
於是寫家信說:「亂世而居華屋廣廈,尤非所宜,則亂世恐難幸免」!
真正的高人卻最低調。
守得住低處的人,溫厚、寧靜,就像大地,永遠把自己置於低處,但沒有人否認它的博大。
守得住低處的人,收斂、含蓄,就像大海,永遠把自己放在低處,但沒有人否認它的深邃。
《周易》上說:潛龍,勿用;亢龍,有悔。可見不管是處在事業開端,還是有所成就的人,都該低調。
水善利萬物,人要利人而不爭
老子曰: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唯其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」
聰明人能在最恰當的時候示弱隱強,做出暫時的退讓,甚至讓出利益,幫助他人達成目標。
真正的高人的成就不是爭來的,而是利他精神的結果。一個成熟的人,一定懂得利他、合作,懂得分利給別人。
這不僅是老子的主張,儒家也如此。
孔子說: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。
所謂仁者無敵,仁者就是通過幫助別人而達成自己的目標,仁者成人之美,不仁者凡事。
在這世界上,學會利他,你的道路會越來越寬;而凡事錙銖必較,就會四面樹敵。楚漢之爭中,劉邦與項羽對峙,當時韓信剛剛攻破齊國。韓信要當齊王,劉邦聽了大怒。
而張良、陳平對他說:「現在形勢對我們非常不利,我們哪能不讓韓信自立為王呢?不如借此機會成全了他,立他為王,好好地對待他,讓他守住齊國。不然的話,恐怕要發生變故,對我們就更加不利了。」利不可獨。
利益,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,如果誰獨佔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,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,甚至成為眾矢之的。水無形勝有形,人唯變所適
《孫子兵法•虛實篇》中說:「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敵而制勝。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,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,謂之神。」
用兵作戰沒有固定不變的方式方法,就像水流沒有固定的形狀一樣,能依據敵情的變化而取勝的,就稱得上用兵如神了。這就是無形勝有形。
無形的東西,因為無形,所以能夠適應任何變化。
水,倒在紅色的杯子里就是紅色,倒在透明的杯子里又是透明的;倒在圓形器皿里就是圓的,在方的器皿里就是方的。
《周易》上說:上下無常,剛柔相易,不可為典要,唯變所適。
萬物的變化無常,沒有固定的規律。推究到人事上、修身做事情都要講究一個「變」字。
只有懂得變化,隨時隨地適應變化,才能真正做到無形勝有形。
修道為什麼要追求「柔弱」?
道教是以「不爭、處下、謙讓、柔弱」為教義。值得指出的是,其中的「柔弱」不是「軟弱」,更不是「懦弱」。而是主張其行為不能太剛強、太張揚,因為「剛」者易折,而「強」者易失。
故道教不但不主張剛強、張揚、鋒芒畢露,反而要求「柔弱」,甚至還要以比柔弱更「柔」的「水」,來做為修道者效仿、踐行的標準和方法。《道德經》中說:「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」也就是說,唯有最柔弱的「水」才符合大道。它不剛不強,不詐不偽;能漲屈窪,隨方就圓,總利萬物而不相爭。這才是最上的善、最高的德。
學道、修道,就必須依「水」性為標準、為榜樣而真履實踐。
只有做到「柔弱不爭」的人,才是符合大道的人。《道德經》說:「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;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」。能夠戰勝自我、超越自我、完善自我,才是一個「完美」的人、「得道」的人。
無極太上老君混元聖祖!
講好、說好、做好
修行無撇步,清靜才是真功夫!
早上起床看「清靜經」
晚上睡覺前看「太上感應篇」
老子阿公揪咱逗陣來泡一壺人生智慧的好茶
老子阿公祝大家平安喜樂,天天開心!
留言列表